close

  “阿迪達斯”是眾所周知的國際名牌,但你可能不知道,它的許多產品出自皖北泗縣。在泗縣經濟開發區,來自浙江省海鹽縣的一家服飾公司每月生產“阿迪達斯”運動服約8萬件。
  生產國際、國內名牌產品的企業為何偏偏相中一個皖北農業大縣?原來,泗縣縣委、縣政府創新招商模式,與浙江省海鹽縣跨區域合作共建園區,整體對口承接海鹽縣及周邊地區的產業轉移,引來了成群“金鳳凰”。
  設立“工業園區”整體承接產業轉移
  寬敞明亮的大型制衣車間,數百名員工一人一架舒適的工作台;22條流水線,同時生產22種款式服裝;從半成品到高檔成衣,不出半天即可“下線”。日前,記者來到泗縣的“巴路漫服飾公司”,映入眼帘的是頗為壯觀的生產場景。
  這家浙江企業幾年前在海鹽縣擁有員工上千名,後因勞動力缺乏和受土地、環境因素制約,發展後勁嚴重不足。經海鹽縣政府介紹,該公司來到泗縣考察,對這裡的土地、勞動力資源以及投資環境十分滿意。在泗縣政府“保姆式”的服務下,公司從註冊到投產僅用了一個月時間。
  “進入泗縣以後,我們並非將原有生產線和設備原封不動搬過來,而是在泗縣政府的幫助下,對技術設備、工藝流程進行了全面升級改造,增加了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科技含量。”公司總經理萬沈祥說著領記者來到自動裁床邊,只見技術人員在電腦上設計好“裁剪樣式”、“裁剪速度”等格式,然後輕點鼠標,電動裁刀自動工作,96張面料一次裁剪成型。
  “過去人工裁剪至少需50分鐘,現在電腦裁剪不到20分鐘,並且誤差可降到最低限度。 ”裁剪組長蔣飛說。“去年,公司產值達1億多元,上繳利稅約1000萬元,企業發展上了一個新臺階。 ”萬沈祥毫不掩飾喜悅之情。
  公司利潤豐厚,員工福利也“水漲船高”。女員工季三勤告訴記者,員工平均月收入2800元,最高的達5000多元,並且都辦理了“五險”。同時,公司還有設施齊全的宿舍供員工免費住宿。
  員工張祥梅說:“這裡的員工每年都能出去旅游,生日還會收到蛋糕。另外,企業還有關工委,每年“六一”員工的子女都會得到一份精美禮品。這些看著不起眼的做法真的讓人感到溫暖。”
  近年來,這樣的海鹽企業絡繹不絕落戶泗縣,人和電子有限公司、輕揚服飾有限公司、海發玩具有限公司、晨陽傢具有限公司等均是投資4500萬元以上的“優質客商”。
  在規劃用地3000畝的泗海工業園,記者發現這個由泗縣和浙江省海鹽縣合作共建的園區已成為泗縣整體承接產業轉移的平臺,有效解決了“東部有項目無空間,中部有空間無項目”的難題。
  據瞭解,海鹽縣政府採用“行業整體遷移模式”,組織引導企業抱團進入泗海工業園,加快了轉移進度。目前,園區大力發展紡織服裝、電子電器、裝備製造、裝飾材料等現代產業,力求打造佈局合理、集約高效、產業集聚、功能完善的複合型精品產業園。
  實行“合署辦公”企業賓至如歸
  在投資商眼中,泗縣的泗海工業園是一塊“樂園”,因為入園企業可享受稅收、土地優惠和行政性規費減免等政策;它同時也是值得信賴的“家園”,因為工業園區雖設在泗縣,但管理運營卻由海鹽縣主導。從園區規劃、產業定位、招商引資、項目服務監督到企業日常管理等各項工作,均由海鹽負責,泗縣只負責安排用地指標、基礎設施建設、協助企業融資等方面的工作。
  工業園區還設有專門的管委會,負責園區的開發、管理和服務,其中,“一把手”奚珠良主任為海鹽人,兩名副主任分別為海鹽和泗縣人。為便於統籌協調,海鹽縣來泗縣的幹部掛泗縣政府黨組成員;海鹽方面為充分調動該縣赴泗縣工作人員積極性,還給予他們相應待遇。
  園區內全都是浙江海鹽縣的企業,上下游產業配套,管理運作實行“海鹽模式”,這讓來泗縣拓展的海鹽縣企業很有歸屬感。
  “雖在異地投資,但沒有‘水土不服’之感,文化上、語言上都很好溝通,心裡十分親切。 ”海發玩具有限公司一位人士感嘆。
  “若不是這裡有海鹽的服務團隊,我們輕易是不會來的。有家鄉幹部在這裡當‘靠山’,我們放心。”人和電子有限公司一位人士說,過去浙江企業“單槍匹馬”到內地發展,常會碰到“水土不服”情況,然而,在泗縣的工業園區,他們沒有這樣的顧慮。
  “工業園區充分發揮企業和市場的主導作用,政府自始至終扮演服務者的角色。在國家法規政策允許的範圍內,企業只管生產研發,其他的事由政府操辦,所有困難由政府協調解決。 ”晨陽傢具有限公司有關人士說。
  在工業園區,記者看到,這裡正在建設大批標準化廠房,承載即接到來的更多企業。然而,工地上幹得熱火朝天,落戶企業的負責人卻不見蹤影。原來,為了方便落戶企業,園區管委會下設的“投資有限公司”為企業代建廠房,落戶企業的負責人只需通過網絡確定施工圖紙即可。廠房建好後,企業就可立即進駐投產,省心省力。
  “換作過去,為了規劃設計和監督廠房建設,企業負責人必須不斷親臨現場,而現在管委會全程幫辦,企業負責人不必為這些勞神費力,可以將更多心思放在謀劃企業的長遠發展上。 ”奚珠良說。
  探索“飛地經濟”實現互惠共贏
  海鹽縣地處經濟發達的長三角地區,經濟社會發展一直處於全國縣域經濟的前列,人口只有30多萬,對於海鹽來說,泗縣設立工業園區,承接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業,為海鹽騰出了轉型升級的發展空間。工業園區在稅收上實行兩縣“五五分成”,意味著海鹽縣轉出企業依然對當地財政有貢獻。
  就泗縣而言,這更是一個實現工業騰飛的契機。目前,該縣的主導產業是農副產品加工、紡織服裝,經濟附加值不高,對財政貢獻有限;雖然勞動力資源豐富,但由於沒有很好的產業,導致勞動力大量外流。然而,自從開闢了工業園區,打造了承接產業轉移平臺,浙商來此絡繹不絕,大大提升了泗縣的經濟總量。此外,泗縣不僅對落戶的浙江企業進行改造升級,而且積極吸引機械加工、緊固件、電子類等高附加值產業,不斷延伸產業鏈條,以此拉動泗縣產業整體升級。
  採訪中,記者留意到幾個數字:今年泗縣的財政收入為7億多元,稅收為5億多元,而工業園區預計3至5年內就可創造5億元年稅收,5至10年內可實現年均30億元稅收,按泗縣常務副縣長程乃躍的話來說,就是“短時間內再造一個新泗縣”。
  “工業的不斷發展,將促進勞動就業不斷增加,外出務工人員迴流,進而帶動房地產、第三產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有助於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發展。 ”泗縣常務副縣長程乃躍說,泗縣設立工業園區之後,發達地區派幹部常駐泗縣,也為泗縣幹部提供了學習鍛煉的機會。零距離接觸,讓泗縣幹部可以更好地感受和學習發達地區的發展理念、工作效能和服務水平。
  據瞭解,泗縣政府決定,今後將一些涉企單位的幹部輪流派往泗海工業園任職,讓他們與海鹽縣幹部共事,直接感受發達地區的工作作風和服務理念,從而實現工作效能、投資環境的進一步優化。(何雪峰)
  【記者手記】
  隨著資源環境約束的加劇和綜合成本的不斷提高,東部沿海地區已日益無法容納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產業,必須加快產業轉移步伐;而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正處於工業化起步階段,在土地資源、用工成本上擁有優勢,但在產業與資金上尚有很多“瓶頸”。泗縣和海鹽縣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一拍即合,探索跨區域經濟合作,實現兩地資源互補,互惠共贏。當然,作為一個新生事物,還需在實踐中探索、發展和完善,同時更需要政府的科學規劃和引導。標簽:泗縣開發區 承接產業轉移 飛地經濟編輯:付剛  (原標題:皖北泗縣:跨區合作 引來“金鳳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e51newyp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